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职业发展不如别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职业发展不如别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为什么浙大复旦等一些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后面的职业发展其实并不一定比清华北大的差?
- 自由职业比在企业上班挣得多,是否该跳出单位呢?
- 文科毕业的来说说自己的职业,真的不如理科发展好吗?
-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职业高职院校毕业的专科生比一般性本科的就业率要高,薪水也普遍要高?
为什么浙大复旦等一些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后面的职业发展其实并不一定比清华北大的差?
浙大复旦本身与清华北大的差距就不是很大
同属985的第一梯队,c9。
清华北大现在高考时也要到处挖状元,不然状元就被其他高校挖走了,早已经不是那种状元必上清北的时代了。
清华北大也有自身的弱项,尽管两所高校已经属于综合院校,但说起清华就是理工强,北大文科强,而浙大复旦则是更综合的院校,也有自己的优势。
每个高校都有地域性,就像清华北大北京生源的比例更高,浙江大学则是浙江生源的比例最大。
每个地域的生源质量是有差异的,从传统而言,南方就比北方考试更厉害,所以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会限制南北的比例。
江浙沪教育与市场经济更紧密,学生读书时期浸染的商业氛围也很浓。清北则是政治中心,尤其是北大,一直被视为领头羊。所以,互联网时代南方的商业领袖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而且在很多时候把商业领袖放在政治家的前面。
所以,进哪个大学读书是智力因素,而如何发展则是与个人、社会、高校、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是综合影响的结果。
谢小悟空邀请!
其实,这个现象可能是一个由于人多导致的概率问题所产生的错觉,实际上不一定复旦浙大等211院校的毕业生发展的比清华北大更好,毕业以后的发展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总体来说,可能清华北大的学生会更好一点!
首先,高考能够考上复旦浙大等985/211高校的学生在智力或者学习能力等方面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差别不是很大,可能只是输在运气或者其它方面,这些985/211学校在教育方面差别也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毕业生质量总体是差不多的!
其次,学历只是敲门砖,这些学校能够敲开的门其实也差别不大,大多数企业也不是非北大清华不要,最多都是以985/211来衡量,之前说过,虽然这些985/211学校的学生没能够考上北大清华这两所顶级大学,但是他们却在智力与学习能力上差别不是很大,所以,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他们的机会是公平的,竞争也是公平的,因为工作以后一切靠能力。
身边也有清华大学毕业的同学,也有浙大的同学,从工作以后的发展看来,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发展的更好一点,而浙大的研究生跟电子科大的研究生平分秋色,待遇与工作能力都相当,所以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真的不见得比其它学校的毕业生混的差,其它985/211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混的好的。
题主说的这种现象产生只是一个错觉,毕竟除了清华北大还有其它37所985/211大学,毕业于这些大学的学生要比清华北大多的多,人多,出知名校友的概率也大很多,只要有那么几个有名的人出来,就给人感觉比清华北大的学生混的好,这就好比那些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经常举的例子说:“我们村的二狗子才初中毕业,人家现在当老板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给人家打工呢。”,由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读书没啥用,这其实就是思维固化与无知的体现,要是全国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当了老板,大学生去给他们打工,或许这个结论还可以成立,其实,要是真正的去统计下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估计清华北大的学生普遍混的好的人更多一些!
高考相差那么几分能对工作能力有多大影响?这个标准从一开始就出现偏差,工作中对能力的要求没有那么严苛,不是相差那么几分的事情能区别开来的。总之,高考分数不等于工作能力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浙大复旦毕业生职业发展为什么不比清华北太差呢?答案就是浙大复旦实力接近清北,它们的学生与清北相比当然也不会太差。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粗略分析:
一、浙大复旦属于国家顶尖级大学一。它们不只是211院校,他们还与清北等院校同属于985院校。211院校全国有110多所,而985院校才有39所,忽略了浙大复旦为985院校,那是给他降了很大的级别呀,另外,复旦浙大还与清北等属于首个中国顶尖C9联盟成员及双一流综合性大学。
二、浙大复旦,综合排名紧挨着清北。清北都是排名在一二之间,而浙大复旦排名也紧跟在清北之后,一般排在中国顶尖大学的前五名,学校综合实力可见一斑。
三、浙大复旦每年高考所招学生的分数,也是比较接近清北所招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差不是很远,所以学生的实力差距当然就不会太大了。
当然,以上的结论是浙大复旦与清北的毕业生差距不太大,但并不能说明没有差距,金牌银牌铜牌,差距不大,但它们意义相去甚远。
而且题主所说的不差,所用的标准是什么?我估计是乱猜吧!你若真的要进行比较,就得把清北与浙大复旦的所有学生的就业,依博士、硕士和本科等层次作比较统计,然后依数据再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_a***_]***用田忌***方式进行,那么结论肯定对清北不公,也是不厚道的。
如果统计全面的话,还是清华北大的学生相对优质。复旦之类的学校在211里面属于顶尖的,某种程度上不比清华北大差。而且毕业生还要看自己的,学校只是一方面。有的小学校也出过很多人才
自由职业比在企业上班挣得多,是否该跳出单位呢?
单位工作和自由职业各有好处,如果你的单位时间自由做些***当个斜杠少年还是不错的,毕竟在单位上班有五险一金稳定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辞职,现在生意不好做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有些行业需要洗牌,进入未知的行业需要提前调查,不要看着别人干赚钱也盲目跟风,做决定前一定要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恭喜你自由职业收入能够比单位上班收入多,那么对比的也只有自由职业和单位稳定性这方面了。自由职业相对于单位收入并不稳定而且***待遇可能没有上班高,所以两方面考虑的话一个是增加收入一个是社会保险缴纳,为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现在网络上倡导“钢性副业”、“财务自由”等等理念。何不趁年轻早点实现财务自由呢?
楼主你好,自由职业者比在企业上班挣得多,是否该调出原单位呢?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呢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人,因为有的人他可能关于自己的性格或者说工作等方面的多种原因考虑,实际上还是留在原工作单位工作是比较理想的,因为毕竟留在工作单位工作,可以保证自己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而不用为自己的收入去发愁。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工作单位去工作,那么获得的收入和报酬相对应的是比较固定的,也就是相对是比较少的。所以说自己享有一个比较高的收入或者实现财务自由的话,那么很明显通过工作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些自己做个体小生意或者所谓的自由职业,当然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们按着自由职业者来做一些个体小生意,那么得到的盈利回报往往是比较高的,反之有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亏损,甚至是造成自己倾家荡产,所以说自己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自己有一定的本钱去投资一些小的生意,那么我认为,去做一些自由职业者才是比较适合于自己的。
感谢阅读,请教我的关注。
《罗爷法律》全体律师,七旬知性老太正式申请《罗爷法律》保护老年妇女正当合法人身权利和写作权利!正式申请法律保护老年知性妇女正当合法人身权利和写作权利!七旬知性老太退休前是某钢管厂分厂《民主管理干事》和《工会宣传干事》。政工师职称。也曾是中学教师,是中教一级教师职称!
文科毕业的来说说自己的职业,真的不如理科发展好吗?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职业和什么科没有必然联系,我在学校(中专)时,老师说课本的东西到社会上基本没用,社会是个大课堂。
我学的是市场营销,现在已经做了记者行业18年,和专业没啥关系。
我是因为业余爱好找到的工作,我喜欢戏曲,这比较冷门,因为喜欢戏曲的年轻人很少,做这个工作也不是仅靠书本知识就可以的,我因为喜欢,就看了很多戏,对剧目、演员很熟悉,媒体需要招人,我就很顺利进去了。
感谢邀请
对于大学来说我个人觉得有两种看法最直观。
第一学习实用型
第二学习精英型
不管文科理科我们只要找准方向,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奋斗,我相信一定会有机会让你登场,怎样学习这些我就不多说了,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你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你工作的高度、速度、效率等。
第二类个人这就就不用多说了,这种人我想每个时代都不会为了工作而发愁,他们更多的是时代的领跑者。
1我认为文科大部分是掌权,理科大部分是实力型。
2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也是职业分工不同。每个行业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不过总体来说,我认为理科找工作比较容易点。因为实际操作本来就需要更多技术含量高的人,管理者不需要那么多人,对吧
术业有专攻,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能做好,都好。
不是啊。文科和理科同样重要。我们理科生也很苦恼自己文科知识不够,而且文科生有些专业比理科的专业更吃香,但是如果能做到文科生懂一些理科知道,理科生懂更多的文科知识,那就更好了。
无论起点如何 文科生理科生所处在的层次完全不同
就跟本科生专科生的差距一样 起点高低不同
你可以从这一个低等层次提升到中等高等层次
这只是看个人的自己努力 世界上公平的地方很少 更多的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只能说所处的层次不同 眼光想法 都会有不同 别去纠结什么工作好找不好找 我就是一个文科生 我跑去学了计算机 虽然过程很艰辛 但是慢慢的我能力锻炼出来了 所以说能力是最重要的 别让你的眼界 胆识限制了你的能力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职业高职院校毕业的专科生比一般性本科的就业率要高,薪水也普遍要高?
谢谢邀请!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表述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和一般二本毕业生就业,在技术岗位或普岗上,高职院校毕业生有一定的优势。但这只能是小众部分人群。
不论二本院校学生还是高职院校学生,都有部分学生在校不努力完成学业,或玩游戏、或热衷社会***、或谈情说爱,将学业当成了副业。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往往会眼高手低,不仅难以就业而且薪资不高。当然,两种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努力学习的,毕业后,都会很容易找到工作。在许多岗位上尤其是技术普岗上,二本毕业生刚就业时薪资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高,因此就造成了题主提的这一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同等工作条件(待遇、环境、发展空间、劳动量等)方面来说,二本毕业生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另外,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国内二本及以上毕业生比较富余,但普岗技术工却存在几百万用工缺口。现在,近年来,国家一直的调控扶持中职、高职院校发展,切断了初中毕业生不能复读、不能买校读的可能。
最后,我个人认为,如果有机会,还是选择二本及以上学校就读比较好。如果有机会,读完本科后,再对某方面的技术理论进行实践深造(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二本及以上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才是最好的选择。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一般性的本科院校,这并非空穴来风。据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2017年届高职高专的就业率为92.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6%,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首超本科生。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是有一定原因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一般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高专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直接工作。再者,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样学生毕业即有岗位。就业率自然高。而且大部分的专科毕业生对职业的期望值不是太高,因为起点低,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觉得毕业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受企业青睐的一大原因。
普通本科院校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毕业后,除了理论知识,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加之现在很多单位招聘需要考试,而人数又有所限制,本科毕业生虽然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考试,但考试的难度大,录取人数少,再加上本科生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所以本科生就业相对低些。
2022年,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可以很好地化解这一矛盾。
再来说说待遇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薪酬待遇超过本科院校毕业生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同样来自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高职高专院校为3860元,而本科生为4774元。由此可见,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待遇远超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高职高专平均薪酬待遇不如本科生,也就是说就业率并不等于就业质量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远低于本科生。不过,任何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个别行业特色的院校,专业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并不低。比如:水利、电力、铁路、石油等行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还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不同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薪酬也是有差异的。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职业发展不如别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职业发展不如别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