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ibm职业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ibm职业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ibm发展史?
IBM成立于1911年,最初是一家制造机械打卡机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IBM逐渐转型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在20世纪50年代,IBM推出了第一台商用计算机IBM 701,随后又推出了IBM 1401和IBM System/360等重要产品。20世纪80年代,IBM面临了竞争的压力,但通过推出个人电脑IBM PC,成功重塑了自己的形象。
随后,IBM进一步发展了服务器、软件和云计算等业务。如今,IBM是全球最大的IT服务和咨询公司之一,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
IBM于1911年建立,前身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CTR)。在公司成立之初,以生产Herman Hollerith发明的打孔卡片为主。1914年,J.Watson加盟该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一职。当时的CRT是由三家分别生产杂货店收银机、打卡机、制表机的子公司组成的。在Watson的领导之下,十年之后的CTR已经初具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的雏形。
ibm成立于1911年,至今已有108年的历史。IBM的历史,就是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ibm百年的发展历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个危机促使下,由几代***CEO推动的转型变革史。
IBM公司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公司,最初由Thomas J. Watson Sr.在1911年创立。IBM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89年,当时Herman Hollerith发明了一种称为“Tabulating Machine”的计算机,它可以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当时这项技术被用于美国人口普查。
任正非的职业发展?
、以目标为导向,志存高远
要成就客户梦想,就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也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华为成立之初,华为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一点任正非心知肚明。因此,他另辟蹊径,吸引客户。他认为,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客户。
根据公司面临的挑战适当调整愿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的成功,同时识别未来十年将面临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任正非在很多国人眼中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
3、保持谦卑,艰苦奋斗
保持远大抱负和很强的执行力,同时保有谦卑的心态。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成功。
扩展资料:
从创业初期开始,任正非就一天工作十多小时。这种勤奋主要来自于他的深刻危机感。毕竟,他是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1996年,为了和南斯拉夫谈合资项目,他带领十多人的团队入住贝尔格莱德的香格里拉总统套房。
为了能够随时开会,方便交流,十多人全部在总统套房打地铺。华为的加班文化是有根可循的。这种实干精神,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实干,是要整个公司的人都要有这个文化。有这个文化还不够,还需要一种制度来保障这种实际状况,
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不顺利,一言不合就集资2万多创立了华为公司。
在创业初期,在国际市场巨头们(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的竞争压力下,华为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在于郭伟巨头竞争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1992年,任正非第一次有出国门,去到美国。身揣5万美元,从纽约到硅谷到波士顿到达拉斯,深刻的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性,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1995年,华为营业额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对于国外电信巨头,这点营业额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对华为这是一笔巨款。
1996年,李嘉诚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与华为合作,加速华为发展。同年,中俄达成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华为乘势进军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华为真正国际化之路。
19***年,华为销售收入41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百强前十名,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任正非明显感觉管不动了。
19***年底任正非再去美国,向最好的企业取经,一口气考察了休斯顿电子、朗讯、惠普、IBM。其中IBM的管理[_a***_]让任正非甚是惦记,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1998年,华为誓师大会,50多为IBM顾问进驻华为,300多名骨干被抽调出来配合变革。任正非拍桌子喊道:谁要是地处变革,就离开华为。
2003年,思科***华为美国分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任正非显然懂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与当时思科在美国的死对头3COM结盟,成立了华为三康合资公司,于是3Com公司的CEO专程作证,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已经超过国内,先后又与西门子达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国际化再次加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ibm职业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ibm职业发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