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职场书院孔子沟通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职场书院孔子沟通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如何评价二人的处世方式?
谢邀。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强行者有志...”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乡,其德乃长;
修之於邦,其德乃丰;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不是孔子的主张,是当时有人评价孔子的一种观点。
孔子的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内涵,礼是形式。
孔子所宣扬的“仁”就是“博爱”,就是“以人为本”。从小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也是孔子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形成重要因素。他把“仁”放在“礼”之上,认为“礼”是为“仁”服务的,反对没有仁爱之心的礼。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第3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第13章)“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第9章)“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第4章)“仁”体现在为政方面就是统治者要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要爱护百姓、安抚百姓,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1章)他还说“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第43章)季康子向孔子问政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回答:“子为政,焉用杀?”(《颜渊》第19章)孔子反对不经过教化就让民做事,他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子路》第30章)孔子主张的“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了对人的尊重,这正是孔子和儒学的伟大之处。
孔子强调的“礼”实则是“周礼”,是周代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周公旦借鉴前代礼仪传统而制订的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周朝统治制度的礼法。孔子推崇周礼,崇拜周公。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第14章)孔子用周礼教育***和引导教化百姓,也在遵循周礼、宣扬周礼过程中扩大了周礼的内涵,形成了儒家的思想学说。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的礼实际就是有序安定利民的社会秩序。
孔子是一个“无可无不可”的人,他主张“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他”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孟子承继孔子衣钵的主张,这个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不矛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个说法呢?孔子一生为宣扬仁和礼奋斗,辞官去国周游列国十四年,途中历经坎坷,一行遇长沮桀溺、荷篠丈人、楚狂接舆、石门守门者,这些人对孔子不能理解。石门守门者说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愚也!
穷则独善其身,愚人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个看门人对孔丘的评价。这里不知道儒生为何把此句归入论语,多半归纳为契而不舍的精神。此句却是对孔丘的客观评价,其背叛脱离华夏正统古之道术而自创儒学,但做法又不如后世法儒坚决极端,注定一生所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后世儒家独大,这句话又有了坚持就会成功的意味,但要注意的是,坚持的事情,一定要是正确的事情。如果是错误的事情,坚持后取得的成功,就会遗祸千古。
【穷则独善其身】后一句为【达则兼济(善)天下】这是孟轲对穷富两种人的观点,纯属愚人而已。他只告诉穷人不要闹事,但不说如何改变。他只告诉达人要济世,这正是他希望中的主子最喜欢的事。相对于愚民的孟轲,墨子对穷富也有建议【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其中很明确的提出穷要如何去改变,富要如何去做。(廉~自我反省,义~规矩)和说空话愚民的思想完全不同。
从孔孟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儒家发起者信奉一个准则,那就是【强行干涉】也就是儒家所谓的教化,强行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到法儒阶段,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这一点,甚至一直发展到如今,小到婚姻的父母之命和望子成龙的填鸭式教育,大到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派军队直接教化。
不过世界已经如此,我们平民也不能改变什么。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干涉他人,试着互相接受,而不是互相强制。正如儒家认为爱是有干涉意味的施予,而墨家认为【爱是接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职场书院孔子沟通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职场书院孔子沟通技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