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国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建国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教育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个方面,从数量看规模。经过7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起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我给大家讲三个数。一个数,现在我们有各级各类学校51.9万所。第二个数,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第三个数,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0多万。这三个数说明我们发展取得的成绩。
第二,从质量看水平。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现在教育总体水平已经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我以高等教育为例,也给大家讲四个数,四个60%。一个是,我们国家高层次人才60%以上集聚在高等院校。第二个是,我们国家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60%以上是由高校承担。第三个是,我们国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60%以上建在高校。第四个是,国家科技三大奖60%以上是由高校获得的。这是重要的综合国力。这是从质量看水平。
第三,从结构看功能。经过70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功能完善、学科匹配、结构适宜的教育体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支撑贡献。70年来,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两亿七千万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这是很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
第四,从开放看影响。经过7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主力军之一。无论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来看,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都在不断扩大。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和特色,得到世界认可。我们的教材走出了国门,在PISA比赛中每一次我们都取得了好成绩。现在我们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的留学目的国。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已经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学历资格互认的《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
第五,从制度看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大中小学相衔接的思政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支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从那开始,连续七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2018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4.6万亿,和建国初比,年均增长13.4%,增长幅度是很快的,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这些制度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70年的发展,确实波澜壮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工作者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谁是中国职业教育中教书最牛逼的老师?
如果说有人几乎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近代物理科学界,那么这个人当之无愧。在新中国的建设者中,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钱学森,他是中国的两弹元勋,还有导弹专家钱三强,钱伟长,中国***鼻祖王淦昌,中国的航天专家赵九章,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然而他们居然都是一个人的学生,但是此人最终却被人们遗忘。他就是——叶企孙,***的***。
叶企孙先生的生平不做赘述,现只说先生在教育上的贡献。
叶企孙先生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一生有关教育的著述甚少,但他作为主要领导者、策划者参与了清华物理系、理学院的创建,从物理系、理学院的办学中可窥见他的教育理念。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抗战前毕业的九届学生50余人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杰出学者,如: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彭桓武、张宗燧、胡宁,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施士元、钱三强、何泽慧,力学家林家翘、钱伟长,光学家王大珩、周同庆、龚祖同,晶体学家陆学善,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翁文波、傅承义,以及秦馨菱、李正武、陈芳允、于光远等。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生中,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有:黄昆、戴传曾、李荫远、萧健、徐叙瑢、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解放后毕业于清华物理系、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有周光召、***、唐孝威、黄祖洽、胡仁宇、蒲富恪等。以上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学界大牛级别的,令人难以想象的竟然都师出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许多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的***”。“两弹一星”功臣中的23位功勋科学家,有9位是叶企孙的***。
在此借助头条平台向诸位介绍这位默默无闻的伟人,也是希望更多人能够认识叶企孙先生,了解他的事迹,清华大学还有先生的塑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国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国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