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你职场指南

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简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袁隆平院士有哪些高徒,他的门徒中是否后继有人?

袁隆平院士有哪些高徒,他的门徒中是否后继有人?

袁老对于收徒比较挑剔,不收不下田的徒弟,李必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袁老对于学术持开放态度,多次去联合国分享研究成果,袁老的小儿子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可以说后继有人,袁老走时也时没有遗憾。

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探索,为人类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能一些人看来,袁老的杂交水稻只是在中国发展应用,可事实上,它早已传播全世界。

袁老是一个有着大胸怀的科学家,他并没有将自己有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固守自封,而是邀请全世界的粮食学家来学习推广。所以,袁老的学生非常多的,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更是撒播到全世界。

当然,真正能够得到袁老更多指导的学生还是在我国,数十年的时间里,袁老亲自教导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杂交水稻领域人才。当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大部分受到袁老教导的学生,成就都非常有限,只有两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分别是李必湖和尹华奇。

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必湖出生于1946年,于1966年毕业湖南省安江农校,毕业后留校给袁隆平老师当助手研究杂交水稻。能够留在袁老的身边当助于,无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得到了袁老的精心教导。

并且李必湖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探索上也非常有天分,在1964年到1***0年的这段岁月里,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突破,进展缓慢。这个时候,李必湖在海南三亚一块试验田中找到了一株野生不育保持系——“野败”,自此,开启了杂交水稻“三系法”的大门,杂交水稻技术一路高歌猛进,才有了今天亩产千斤的成就。

从袁隆平成立“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以来,李必湖就是袁隆平学生中最得力的高徒之一。

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尹华奇出生于1943年,同样是袁老的高徒,他的名气或许没有李必湖大,但是做出的成绩也不容小觑。尹华奇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探索上走得是另一条路,那就是质量,要知道对于一种粮食作物来说,产量固然重要,但是质量也同样重要。

高产的水稻可以解决人们的基本温饱问题,让人们吃饱饭,可是如果没有更高的质量,那么不会有更高的营养。当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更需要的则是健康和营养。

谢邀

比较出名的就是李必湖了

李必湖,1946年5月出生,湖南沅陵县人,土家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党员,博士导师

现任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为杂交水稻研究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多次受到国家、省、厅的表彰和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袁隆平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同时他也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他不仅为中国水稻事业发展亲力亲为,80多岁还亲自下田做实验,同时他也是为中国水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

而且袁隆平在挑选学生的时候也是非常严格的,那就是必须下田,他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亲自为学生张罗对象。

所谓名师出高徒,对袁老先生来说也是一样,他一生当中带的学生不是很多,但这些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里面不乏一些学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里面我们说其中的几个。

1、李必湖。

提到袁隆平的学生,相信很多人最熟悉的就是李必湖。

李碧湖是湖南沅陵人,他也是一位农业科技从业者,同时他也是袁隆平院士的助手,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1***6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

李碧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在1***0年的时候,在海南岛发现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这为选育水稻雄系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做了重要贡献。

就在1***3年的时候,李必湖和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并在1981年和袁隆平一起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这也是我国建国以来第1个特等发明奖。

1980年以来,他主持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研究所工作,和助手们一道相继育成威优402、威优49、威优48、威优438、金优402等一系列高产优质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亿亩,增产稻谷的340多亿公斤,新增产值200多亿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袁隆平职业发展过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wbw.com/post/1763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