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优化基层职业发展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优化基层职业发展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认为县乡基层行政单位混编混岗问题能彻底解决吗?
呆过基层的人也许清楚,县乡机关混编混岗决非一朝一夕。多少年来,多少回机构改革,一方面编办叫着到处超编,另一方面劳动及组织部门各种渠道引进人员。眼下很多单位合并,更助长了混编混岗,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多工种多岗位使用,真正干活的是临时工还有合同工。这种情况要改变,也决非易事,长官意志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县乡基层这种现象也就无法改变!
我在乡镇待了7年,县委办挂职2年,在基层将近十年,对于基层行政单位混编混岗非常清楚,基层混编混岗问题能彻底解决吗?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下来听我细细分析。
基层混编混岗形成根本原因就是行政编制数量与工作量不匹配,一般乡镇行政编制在10-20个左右,县级部门编制在8—15个左右,现在目前情况就是乡镇工作人员在100个左右,部门工作人员在30—200个不等。行政编数量不足,但是行政单位工作量却越来越大,为了弥补人手不够,只能通过大量招聘事业编和从下属单位抽调事业人员来解决,从而形成了混编混岗现象。
我在乡镇工作时候省市多次清理混编混岗现象,但是最终都是无疾而终,因为事业编已经成了行政单位中坚力量,如果将这些人从行政单位清理出去,单位工作可能无***常开展,而且有些事业编所在行政单位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工信局事业编人员编制都在企业服务中心,但是这个单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我为什么说基层混编混岗问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因为不管是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改革,都是以不增加行政编制为前提的,这样的话行政单位事业编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转公务员的。这部分人虽然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但是又不能评职称,一辈子可能都是专技十二级,和公务员在一个办公室,干同样的工作,待遇却完全不同。
要说想解决基层混编混岗现象,其实也很简单,撤掉行政单位不存在下属事业单位,按照所在岗位,将这批人组织考试过渡成公务员,以后进单位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但是这是国家和当地***都不愿意的,对于对家来说增加了公务员数量,对于地方***来说增加了财政负担。
这种混编混岗的现象,何止在县乡基层行政单位才有?省直机关都是一样的!
说说我所在的省直机关吧:我们机关本部有20多个处级单位,理论上全部都是公务员行政编。按照省里编制配制,每个处室只有3-5人。那么,问题来了!请你闭眼想一想:一个小点的处只有3个人,能正常运转吗?
很难的。3人中,至少有一名领导--处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开会、受领任务、安排任务、最后把关。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也指望不上他能静下心来干某一项具体业务工作。那么只有2人在干具体业务。平常性工作还好办。但遇上大项任务怎么办?有人家中有急事怎么办?正常休***怎么办?
为了解决人少没法干活的矛盾,于是机关就从参公单位、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到机关工作。
于是乎,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同在一个办公室里干着同样的工作,身份却不一样、工资待遇也不一样。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行政单位混编混岗”问题吧!
从上到下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三个方面:
1.行政编制越卡越紧,总数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2.业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多。
3.存在少量占着编制却不干活、干不了活的现象。
所以,我的理解是:只要存在着编制区别,基本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混编混岗问题。
就看有没有意愿去解决了,混编混岗有悖于按劳分配制度,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越拖越难以解决!尤其是车改之后,更加造成这种矛盾的对立,长远来看这是在积压矛盾,也不利于这个群体的稳定!
希望老早解决吧!
地方领导根本就不想解决。原因是当下公务员编制管理相当严格,地方领导基本上“无权插手”,没有“弄权”的空间。只能通过乱岗把水搅混,“混水摸鱼,乱中取益”罢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上级要求的“人员编制对外公开公示”不了了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优化基层职业发展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优化基层职业发展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